花语谷网   >   桄榔  >  正文

能引起皮肤瘙痒的一种果实——桄榔果实

能引起皮肤瘙痒的一种果实——桄榔果

最近看到一种果实,想鉴别出来源于何种植物,因此对其特征进行了仔细观察,并剥开果皮取出种子,再拍摄照片。操作后我和女儿同时出现手部和脸部皮肤瘙痒还有肿胀的感觉,经擦洗后痒胀的感觉还持续了数小时。此种果实虽产于南方现在有些地区路边也有出售,称为“追风果”,故将其形态特征及来源等相关资料简介于下,供接触到此果实的朋友们参考。

一、果实形态特征:我看到的标本是一段果梗,外皮灰色粗而且硬,上面着生有数枚果实或果实脱下后的盘状残基,残基棕褐色,边缘不整齐。(见照片1)每个取下的果实卵状球形,长5~6cm,直径4~5cm,外表面黑褐色,有白色细绒毛,干瘪形成的凹凸明显,基部有宿存的花被3片下宽上狭。(见照片2)果实侧面观有明显的纵棱。(见照片3、4)果实顶面观呈三角形,中心有明显的花柱残痕。(见照片5)剥开果实后果肉尚柔软内有3枚种子,每枚种子呈长圆状半球形,外包有具白色绒毛的膜,除去膜种皮褐色。(见照片6)有文献记载果皮上的毛会使皮肤瘙痒。果肉汁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。

二、原植物形态特征、分布与经济价值:所见果实标本经鉴别是棕榈科植物桄榔(Arenga pinnata (Wurmb.)Merr.)的果实。(王勇进等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年7月第22卷第3期上发表“棕榈科植物桄榔学名订正”一文,提出桄榔的学名应定为 Arenga westerhoutii Griff.)桄榔植株乔木状,高5~10m,茎上有疏离的环状叶痕。叶簇生于茎顶,长5~6m或更长,羽状全裂,羽片扁平,柔韧飘拂,极优美。(见照片7)肉穗花序腋生,从上往下抽生几个花序,总花梗粗壮,下弯,分枝很多,长达1.5m,花期6月。果实约在开花后2~3年成熟。果穗近百余条,层层悬挂,因果实生长时间长短不同,大小颜色均不一致,汇集在一起,十分可爱(见照片8、9)桄榔在我国产于海南、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。在广州、南宁等华南城市常植于广场、风景区、庭园及道路两旁作为绿化树种。叶鞘纤维可制绳缆。花序的汁液可制糖、酿酒。树干髓心含淀粉可供食用和药用。

三、关于桄榔的药用记载:1、《中华本草》收载“桄榔子”及“桄榔面”两条,桄榔子来源于桄榔的果实。味苦,性平,有毒。功能:祛瘀破积,止痛。并引《开宝本草》:“主宿血”。《本草汇言》:“破宿食,积血。磨汁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瘕诸疼及心胃寒疼。”《中华本草》在使用注意项中说明:桄榔种子和果肉有毒,果皮上的毛会使皮肤瘙痒。中毒后会出现头晕、呕吐及醉酒一样的感觉等毒副反应。桄榔面来源于树干髓部的淀粉。味甘,性平,无毒。功能:补虚。主治体虚羸瘦,腰脚无力。并收载了《本草拾遗》、《开宝本草》、《海药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清稗类钞》等书的资料。2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“桄榔”条记载其种子:味苦,性平,有毒。破宿血,磨汁治妇女产后儿枕血瘕诸痛及心胃寒痛。与《中华本草》来源与果实不同,《开宝本草》所称“桄榔子”是指果实还是指种子,待考证。

四、关于桄榔的现代研究记载:1、《中华本草》收载:桄榔果实含淀粉、蔗糖、粗蛋白、脂肪,并含蛋白酶。2、营养学报 1998年第20卷第1期载“桄榔粉对老龄小鼠机能的改善作用”一文中报道:桄榔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,膳食纤维含量较高,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。元素分析表明,一些具有抗过氧化功能的元素如:Fe、Zn、Cu、Se含量较高,Ca、Mg含量也很丰富。如每天给老龄小鼠喂占主食20%~40%的桄榔粉,可明显提高体内SOD(超氧化物歧化酶)的活力,对抗体内过剩自由基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,从而降低体内LPO(血清过氧化脂质)水平及细胞内脂褐素含量,并可明显提高皮肤羟脯氨酸含量。可能延缓衰老。3、对桄榔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,桄榔淀粉中金属元素成分研究,桄榔蛋白酶的分离、纯化及性质研究,桄榔树的人工栽培等均有专文报道

联系我们|m.huayugu.com.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