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语谷网   >   绿化工程  >  正文

浙江省上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情况汇报

位于浙江东北部的上虞市,东临港城宁波,南依四明山脉,西连天堂杭州,北濒杭州湾与上海相望,是长三角金南翼最具江南山水田园情趣的生态休闲城市。全市辖21个乡镇(街道),总面积1427.5平方公里,人口77.28万。其中,市区建成区面积20.3平方公里,人口20.76万。

依仗含山纳水、滨海傍麓的独特地理环境,近年来上虞的城市园林绿化以“城市大环境绿化与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,创造现代山水城市”为总体目标,按照“点上绿化成景,线上绿化成阴,环上绿化成带,面上绿化成林”的建设思路,强管理,创特色,重保护,靓生态,精心打造了一个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一体、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同步,人文和美、宜居和谐的绿意家园。到2006年底,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.2%,绿地率35.67%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.66平方米。2005年,上虞被授予“浙江省园林城市”称号,并先后获得了全国经济百强县(市)、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(市)、省级文明城市、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。

组织领导 调一个“实”字

上虞市委、市政府一直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、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,作为履行政府职责、造福一方百姓的重大使命。自2005年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,多次召开创建动员大会,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下设办公室,全面负责创建工作;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,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,分解落实各项创建任务;先后出台了《上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》、《上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》、《上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》等19个规章制度。2004至2006年三年中,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8.5亿元,绿化养护资金3500万元。2007年,新一届市委、市政府成立后,更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放在全市各项工作的最前沿,作为最大的实事来抓:进一步充实、细化了创建组织体系,强化行业管理力量;严格执法,杜绝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;重视科技兴绿,率先实施“人工鸟巢”工程。这些为园林绿化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。

规划管理 突出一个“严”字

在制定完善城市绿地“一环、两心、三轴、二区、十三河、多园渗透”系统规划的基础上,以实施最严格的规划管理为目标,一手抓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,一手抓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,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。“一环”是城市外围绿环;“两心”是城市绿心和城市文化核心;“三轴”是曹娥江纵向景观轴和三环大道、萧曹运河东西景观轴;“二区”是曹娥庙——卧龙山景区、半山——龙山景区;“十三河”是13条城市内河;“多园渗透”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布局合理的大小公园及游园。由于切实抓好系统规划的严肃实施和工程建设的严格管理,目前城区已形成了以公园、广场为块,以街心绿地、庭院绿地为点,以道路绿化、河道绿化为线,点线相连、区块呼应、绿地环绕的多元绿化格局。同时,编制和实施《上虞市生物多样性规划》,乡土物种为主的市区常用园林植物,种类达191种。

园林建设 打造一个“特”字

充分发挥上虞人文积淀丰厚、滨江特色鲜明的优势,着力打造富有上虞城市个性的现代特色园林。城市建成区拥有各类公园22座,近3年新建、扩建综合公园1座,与居住区公园、小游园、街头绿地等构成了功能完善的公共园林绿地系统。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,植物景观特色明显,绿化面积占到绿地总面积的70%%以上,设计、建设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。投资3.5亿元的曹娥景区,舜耕群雕、迭泉广场、碧湖追舜园等园林景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。投资3.3亿元的曹娥江“十八里亲水型绿色文化走廊”及“十二里亲水型绿色运动长廊”,既集中展示了上虞的历史、人文精髓,更形象地体现了上虞园林绿化建设自然、生态、和谐的特质。城区半山公园、滨江公园、茗秀轩、慕古台等一大批公共园林的建成和文化广场、火车站广场等大面积的植物造景,使公共园林绿地在精、细、秀、美的发掘和创造中不断走向成熟。

市政设施 实现一个“健”字

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,近几年来,上虞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,各项功能健全完善。到2006年底,全市燃气普及率达100%;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.44标台;公交出行率为20.2%;路灯装置率和亮灯率保持在99.8%以上;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.86平方米;城市用水普及率100%;水质综合合格率100%;城市道路机械清扫率为49.02%;每万人拥有公厕4.33座;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创建国家园林城市,不仅使古老的虞城洋溢着绚丽多姿、满目生机的诗意和绿色,更使新兴的虞城充满了宜居创业、与时俱进的希望和活力。美哉,绿意虞城!

景观保护 注重一个“合”字

上虞人杰地灵,历史悠久,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璀璨。在积极实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,通过宣传引导,整合力量,制定出台了《上虞市文物保护规划》、《上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规划、措施,形成了政府和民间联手,城市和乡村互动,积极保护、修缮自然风貌、人文景观、文物古迹的合力。近年来,除政府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资金,修缮曹娥庙、北撤会议旧址、胡愈之故居、舜井等人文景观,新建7185平方米的上虞博物馆外,民间也对人文古迹的修缮保护活动十分活跃,五龙庙、杨太殿戏台等一批人文遗存均由民间募资修缮。全市386株古树名木全部建档立卡,城市户外广告管理规范,城市容貌整洁、美观。

生态建设 构筑一个“靓”字

结合“生态靓市”战略的推进和实施,开展创建活动以来,上虞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。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,山区生态建设步伐加快,平原“三绿”工程全面启动,林业特色基地稳步发展。通过生态公益林、城市“绿心”生态村、绿色通道、农田林蛙网等五大工程建设,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环境绿化体系,近3年共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。积极发挥龙山、半山、半阳山、警报山等市区天然山林防护屏障的功能,市区的生态面貌日益靓丽,相继建成了沿海防护林地、高速公路、公路、铁路沿线等防护绿地,城市防护绿地总面积达到753.56公顷。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,截至2006年,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4.29%%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%,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了284天,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了相关要求,并先后建成了曹娥江、西横河、龙山河等沿河景观带。有效保护和利用曹娥江两岸滩涂原生态湿地资源,形成了多层次、多结构、多样性的植物群落。近两年,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占50%以上,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成绩显著。

绿化建设 抓好一个“全”字

以全社会动员、全民参与、全方位铺开、全力推进的“四全”目标为要求,上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,绿化面貌日新月异。自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,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457.7公顷,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.91平方米。城市道路绿化符合设计规范,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%,达标率85.7%,形成了以虞舜大道、市民大道、人民东路、江东路等为代表的林阴路系统。全市道路绿化率平均为26.5%,部分达到了35%。居住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,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7.4%,旧居住区绿地率达到了27.5%,各居住区养护措施落实,设施完好,建成多元世纪城、绿城桂花苑等园林居住小区40个,占小区总数的71.4%。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,市区165家绿化单位中,园林式单位129个,占78.1%,其中先进单位占41.2%。城市苗木自给率达91%,出圃苗木规格、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。城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,植树造林和认种认养成效显著,义务植树尽责率83.7%,植树成活率94.5%,植树保存率97.76%。积极探索和开发垂直绿化、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,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,扩大了城市绿化的空间。

热门推荐

联系我们|m.huayugu.com.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